一提起印刷界的鼻祖,大多数人最先想到就是中国古老的“活字印刷术”。而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,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,由数百位演员组成的活字字模,在4分钟的时间里演绎了让世界为之惊艳的中国文化精髓。同时也向世界再现了古老的“活字印刷术”,以及传达了孔子“和为贵”的儒家思想。

自从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、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以来,“活字印刷术”不仅成为了印刷、打印技术的开山鼻祖,推动了全世界文化的传播,也列入了中国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。而今天先进的打印技术,就是从最古老、最原始的“泥活字”开始,经过了铅与火、光与电的漫长的历史蜕变而来的。但对于这段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具体的成就,可能知晓的人并不算多,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见证这段历史的中国印刷博物馆,来体会打印发展史的成长轨迹。

首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中国印刷博物馆,她是由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的中国印刷博物馆于1996年6月1日建成开馆,馆址坐落于北京大兴黄村,共有建筑面积8100m2,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。它全面展示了中国印刷术的起源、发明和发展的历史过程;近现代以来我国民族印刷业发展的历史;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印刷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。现已列为“北京青少年教育基地”和“北京科普教育基地”。
打印界文字处理的源头鼻祖“活字”

打印界文字处理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:手工雕刻字-泥活字-铅活字-铸字机-铸排机-照相排字-计算机排版。而这整个的发展历程中,充满了“活字”的影子和思想,同时也是记录那些年代的历史缩影。

可见“活字”经历了木刻、泥字、铅字后,在王选发明了激光照排技术后实现了光电排版,最终走向了计算机排版的道路。这标志着由手工劳动向计算机处理的开放性、减少并严格控制中间环节的直接输出记录方式进步。回头望去那一个个“活字”见证的缩影,值得我们记住。
打印发展史上著名作品回顾。

中国印刷的发展走过了雕版印刷、活字印刷、现代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里程,这些都凝聚了历代前辈智慧的结晶。而雕版印刷品的精美与复制技术发展的娴熟,被这些历经百年、千年的传世作品,所记录下来。

顺治誊黄是《大清国摄政王令旨》(简称《安民告示》),即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,在进入北京后颁于“顺治元年七月初八日”的第一件“安民告示”,是中国印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。该告示版心高50.2厘米,长167.6厘米,每行18字,全文共685字,由一整块木雕版一次印刷而成,纸张未见拼接,为已考证的历史上最大的单页雕版印刷品。

  总结:从中国古老的“活字印刷术”,到如今印刷、打印事业的繁荣;从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,迈进了光与电的崭新历程。这一切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古人的智慧与创新,也正是依托于这些不断更新的复制技术,才使得不同地点、时代的文化得以传播和交流。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”,走到今天回望过去,古人的智慧不应摒弃,现代打印界的技术也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和发展,用我们的智慧造福子孙。